关于初中科学凸透镜成像原理课程设计思考文献综述

 2022-08-16 18:16:49

关于初中科学凸透镜成像原理课程设计思考

摘 要: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科学的重难点,也是初中科学的一个重要探究实验。本文通过对相关凸透镜成像原理课程设计的文献进行阅读分析,归纳总结了教学分析、课程环节、教学设计存在问题、教学启示等几个方面,最终运用到自己的课程设计当中。

关键词: 凸透镜成像规律

  1. 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凸透镜成像原理教学内容在浙教版科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的第6节“透镜和视觉”,该章的第4节“光和颜色”,第5节“光的反射和折射”为学习凸透镜成像原理及其应用作出了铺垫。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多,成像情况复杂,知识点间联系紧密,是初中科学的重难点。新课标亦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列入20个学生必做实验[1],是初中科学的一个重要探究实验。

  1. 学情分析

各地中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题型以选择、填空、作图和实验为主。学生基本可以掌握教材中光的折射的概念,但对于光的折射概念的丰富内涵以及折射定律的本质意义有待夯实。不少学生不理解记不住凸透镜成像规律,或者能够熟记但是对于规律的实际应用能力不足。

  1. 教学任务分析

“凸透镜成像规律”内容是光的折射知识的延伸和拓展。旨在培养学生研究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并通过探究实验定性分析物体位于不同位置时,所成像性质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总结出放大缩小像、正立倒立像的分界点,最终学会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问题。

  1. 课程基本环节

参考“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设计[2]可将课程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1. “学生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首先根据课程要求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表格,其次学生分组实验,最终师生分析数据,得出成像规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