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腾业生命科技楼深基坑(一、二层地下室)支护设计文献综述

 2021-09-27 20:26:33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城市高层建筑逐渐增多,发展特点是:高度增大,基础埋置深度加深,平面布置复杂,与周边临近建筑物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地下空间的开发不断加大,使得基坑开挖不断的加深加大,对基坑支护的技术及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近些年来发展了很基坑支护形式,如:钻孔灌注桩,地下连续墙,深层搅拌止水桩,加筋水泥挡土墙和土钉等,计算理论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内部支撑结构也从以前的钢支撑渐渐发展到了钢筋混凝土支撑。支撑的形式也有了多种:对撑,角撑,桁架支撑等。而且在施工技术也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如:逆作法,地下连续墙中的两墙合一等新兴施工技术,不仅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同时也加快了施工进程、降低施工费用等。由此可见,基坑支护技术在如今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创新的技术。

基坑支护体系,是一个比较复杂体系,经常采用的围护墙、支撑(或土层锚杆)、围檩、防渗帷幕等结构体系都总称为支护结构[1]。一般基坑支护设计中,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基坑的主要支挡方法、技术类型

随着社会的发展,基坑支护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大的变化,目前国内的主要支挡方法有以下几种类型:

(1)放坡开挖:少数基坑地基土质较好、基坑周围具备放坡条件,不影响相邻建筑物的安全使用的情况下采用放坡开挖,在地基土稳定性较好的地区,不少基坑垂直放坡开挖深度可达5-6m。

(2)深层搅拌水泥土挡墙[2]:将土和水泥强制搅和成水泥土桩,结硬后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壁状挡墙,一般用于开挖深度不超过7m的基坑,适合于软土地区,环境保护要求不高,施工低噪声、低振动,结构止水性较好,造价经济,但围护较宽,一般取基坑开挖深度的0.7~0.8倍。

(3)钢板桩[3]:用槽钢正反扣搭接而组成,或用U型、H型和Z型截面的锁口钢板桩。用打入法打入土中,相互连接形成钢板桩墙,既用于挡土又用于挡水,用于开挖深度3~10m的基坑。钢板桩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在完成支挡任务后,可以回收重复利用;与多道钢支撑结合,可适合软土地区的较深基坑,施工方便,工期短。但钢板桩刚度比排桩和地下连续墙小,开挖后绕度变形较大,打拔桩振动噪声大,容易引起土体移动,导致周围地基较大沉陷。

(4)钻孔灌注桩挡墙[4]:直径φ600~φ1000mm,桩长15~30m,组成排桩式挡墙,顶部浇筑钢筋混凝土圈粱,用于开挖深度为6m~13m的基坑。具有噪声和振动小,刚度大,就地浇制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适合软弱地层使用,接头防水性差,要根据地质条件从注浆、搅拌桩等方法中选用适当方法解决防水问题,整体刚度较差,不适合兼作主体结构。桩身质量取决于施工工艺及施工技术水平,施工时需作排污处理。

(5)地下连续墙[5]:在地下成槽后,浇筑混凝土,建造具有较高强度的钢筋混凝土挡墙,用于开挖深度达10m以上的基坑或施工条件较困难的情况。具有施工噪声低,振动小,就地浇制、墙接头止水效果较好,整体刚度大,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适合于软弱土层和建筑设施密集城市市区的深基坑,高质量的刚性接头的地下连续墙可作永久性结构,并可采用逆筑法施工。

(6)SMW工法(劲性水泥土搅拌桩)[6]:劲性水泥土搅拌桩以及水泥土搅拌桩法为基础,凡是适合应用水泥土搅拌桩的场合都可以使用劲性桩。特别是适合于以粘土和粉细砂为主的松软地层,对于含砂卵石的地层要经过适当处理后方可采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