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应用文献综述

 2022-06-06 22:27:56

智能农业大棚物联网应用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阐述了智能农业大棚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包括智慧农业技术在各个农业发展较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还有国内引进智能大棚技术后的研究取得的成果。浅谈温室大棚的控制系统和监控系统搭建,还有农业大棚中主要的环境因素和外在监控,包括温湿度,光照,烟雾和摄像头。

关键词:智慧农业 环境监控 自动处理 远程操作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联网技术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各行各业都在享受智能化生活带来的便利。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所谓的民以食为天,农业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要快速发展农业就必将走向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智慧化的温室大棚现在物联网密切结合,可以模拟成为自动监控的半封闭系统,,可以人为的创造最适宜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智慧化的农业大棚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它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并通过手机或电脑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1)国外智能大棚发展概况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计算机的国家,也是最先将网络技术应用到农业当中的国家,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但是美国的农业人口仅占全国1%不到,他们依托先进的农业技术,即便农业人口少,但是生产效率高、生产能力强。美国的农业科技公司蓬勃发展,在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美国农业把物联网,大数据积极应用到农业生活中;通过引入电子商务体系,改变了原先美国传统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建立完善的农业立法体系,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美国在2006年成立的The Climate Corporation公司,利用卫星收集处理天气数据并且进行分析,为农民提供意外保险服务。2014年成立的HydroBio公司同样利用卫星进行气候和土壤数据的收集,为农民提供灌溉建议。农业专家系统的应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农作物的智能化管理将会向着产量更稳定,确定,操作更简单智能的方向发展。

荷兰的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导致人均耕地数量少,地处高纬度地区导致日照短,气温低,不适宜作物生长。所以他们用温室来种植花卉蔬菜,他们在温室的基础上配套了现代化的硬件设备,智能化的操作减少了所需的人工成本并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操作效率。荷兰拜耳的Abbenes试验农场,整个农场只依赖1.5个劳动力就可以实现对整个农场的精准控制。依托信息传感系统、机械化装备与智能化决策系统,可以为农作物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还有自动化处理的生产线能很好的贮藏处理后的农产品,同时贮藏室也有精准的自动化传感器与中央处理器,农产品的质量也能得到保障。拜耳农场还废物回收系统,既能增加产出也可以实行绿色生产,在我们使用科技来带动农业生产时,也要更加关注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发展难的问题。

以色列能够生产覆盖材料和保温材料,这使得他们摆脱原先的大片国土被黄沙覆盖的生态环境带来的干扰。他们使用无人机,田间传感器和智能软件相结合,大大减少了人力消耗,领先的生物工程技术,由计算机控制的浇灌系统以及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使他们摆脱恶劣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成功跻身国际市场,成为水果大国。以色列的滴灌技术、温室技术还有虫灾防控技术,能够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资源培育作物和防治害虫,农业目前中心研究主要则聚焦于更加完善的为消费者服务。增强食品安全、可持续生态发展及培育未来农学家和农业研究人员是该研究中心的明确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