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Ublog的共享交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献综述

 2022-11-24 21:10:09
  1. 选题背景及意义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般按课程—作业—考核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且最终考核占据了成绩的大部分比例[1]。这种模式下可能出现学生对作业和课程学习不够重视,而是通过考核前复习及在考核中取得良好表现以获得理想成绩。这使得学生的课程成绩与其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水平不符,违背了教学原本目的。

在软件课程设计这门课程中,曾使用博客园作为线上的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博客园上发布每日完成的进度,由老师对学生的每日进展进行打分,对于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博客园的使用给教学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班级的集中管理问题,访问学生博客园的内容需要教师一个一个点进学生页面,不利于集中式的教学,花费较多的时间在寻找的过程上,其次是教师回复的效率问题,学生的问题无法集中显示在一个页面之上,对教师的答疑带来很大的不便。

鉴于以上问题,通过引入OUblog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使其符合过程化管理理念,以面向对象的模块化动态学习环境(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Moodle)为平台。OUblog与传统的博客不同的地方在于方便的集中式教学,它以班级为单位,将班级内所有的学生博客集中于一个页面,信息的集中方便教师的审阅答疑,同时教师也能够查看学生的详细页面,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帮助,其次OUblog能够记录学生的任务更新状况,能够实时的显示学生每日的提交状况,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完成课程任务。

  1. 国内外发展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的原作者是澳大利亚的一位大学网络管理员Martin Dougiamas,由于其对社会建构主义的支持,便萌发了构建这样一款平台的想法。Moodle平台遵循GPL协议(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的复制、使用与修改Moodle,针对不同的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功能,因其简单精巧的特点,吸引了一大批的使用者与开发者。同时欧美发达国家在网络学习方面非常的发达,基础设施先进,建设时间早,针对Moodle这类平台的需求也非常的大,因此对于Moodle的开发与应用要远远领先于国内。来自全球各地的开发者齐聚moodle.org,不断的开发与完善Moodle的功能,这里也成为全球Moodle研究的核心区域。

目前Moodle几乎每6个月会推出一个新版本,在社区可以找到各自需要的资源,也能遇到来自各国的开发者,论坛设有多种语言的板块,开发者可以在此与本国的开发者充分交流、分享资料,或是协作完成一些本土化开发工作。目前Moodle在国外已逐渐取代了一些商业管理软件,针对Moodle 的应用研究非常的火热,在网络课程、行为数据分析、教学管理方面的论文与期刊资料非常丰富。

在基于OUblog的共享交流系统方面,国外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成果,OUblog目前在Moodle官网上已经经历了六个版本的升级迭代,目前提供用户博客(类似于 Moodle 博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博客)和课程博客(将模块的实例添加到课程中,课程中的学生都可以为共享博客做出贡献)两种功能。同时支持评论功能,可以关闭特定博客或帖子的评论,用户可以在用户博客和课程博客中发表评论。可以设置访问控制级别:专用(仅用户)、课程成员、登录用户或全球。

综合来讲,无论是Moodle还是OUblog的开发与研究,国外都走在前列,但仍有许多值得深入挖掘的点,能为现有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2.国内研究现状

Moodle平台于2006年左右被引入国内,相关研究大约始于2007年,经过数十年的发展逐渐积累了不少开发经验与本土化资源,但是与国外相比,在开发与研究上都有较大的差距。Moodle平台以社会建构主义为指导,因为其建构主义的特点,得到了国内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国内对于Moodle平台的研究主要分为如下几类:基于Moodle的教学模型设计、基于Moodle的课程开发与使用、Moodle对教学的促进效果研究、Moodle平台的二次开发等。国内的研究重点比较侧重于对Moodle平台的使用,大部分的研究者常常结合现实情况,设法将Moodle平台更好的用于实际场景,从而建立起一种更好的教学模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