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形成机制及有效防范研究文献综述

 2022-05-14 19:39:58

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个人消费信贷的危机及治理

总结分析各经济体的消费信贷危机对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监管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对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平台等消费金融参与主体如何实现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良性增长、长期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意义。

1. 日本“消金三恶”

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日本经济开始持续增长,居民消费信贷进入黄金期,民间现金贷公司蓬勃发展。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主要信贷对象是企业客户,加上日本政府鼓励银行向企业提供低利率贷款,因此银行对消费信贷业务的支持不足。正规消费金融渠道的缺失使得民间借贷、地下钱庄等非银行消费金融公司蓬勃发展,到80年代初日本有约22万家贷金公司,其中“个体户”超过90%,公司规模普遍较小,而且资本金少于1500万日元。然而消费信贷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引发了重大社会问题。70年代后,日本消费信贷规模开始不断膨胀,债务违约事件频繁发生,进而爆发了引人诟病的过高利率、多重债务和暴力讨债等“消金三恶”。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2000年日本因经济问题自杀的人数达9000人。

针对信贷危机,日本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改进。首先,日本进行了监管体系的强化。2000年后日本消费金融进入了“监管强化期”, 通过构建以金融厅为核心的新监管框架、出台《地下金融对策法》和《贷金业综合监管指针》、修订《贷金业法》和《出资法》等, 从利率上限、行为管制、过度借贷管制等多方面严格规范现金贷公司的经营。根据日本贷金业协会统计, 2010年现金贷公司由2004年的2.37万家减少至2948家。此外,日本对征信系统进行了健全,日本2001年建立了消费者信用数据中心 (Credit Risk Database, CRD) , 为现金贷和信用卡公司实现客户信息共享和维护。在信贷危机后,金融机构更加注重风险控制,日本贷金公司在“消金三恶”后, 纷纷下调贷款利率, 并制定了严格的催债细则, 如打电话次数不能超过一天3次, 上门讨债人数不能超过2人, 不在节假日、自然灾害等不恰当的时间催债等。

2.韩国卡债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出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大量企业纷纷倒闭,银行业更是不堪重负。为刺激内需、扩大消费,韩国政府开始大力扶持消费信贷产业,根据韩国央行数据,2002年信用卡发卡量达1亿,为1999年的2.5倍;信用卡交易额由1999年末的96.8万亿韩元增至2002年的680.8万亿韩元,家庭债务余额占GDP比重由40%升至62%。2002-2004年在韩国金融历史上被称为“信用卡大乱期”,居民负债规模快速扩张,无力偿债的人数也激增,根据韩国央行数据,2003年末拖欠借款超3个月以上、金额30万韩元以上的信用不良人群达372万人次,导致韩国最大的8家信用卡公司当年亏损额达10.47万亿韩元(约87.8亿美元)。

同日本一致,韩国在监管体系上进行了改进,颁布了《防止产业资本支配金融产业的办法》以防止各财团进入信用卡市场,并立法进一步限制信用卡公司的不当发卡行为,提高信用卡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金率,限制现金放款占信用卡应收账款的比重等。在征信体系方面,2003年韩国成立联合信用中心 (Credit Bureau) , 为信用卡公司等提供信用信息共享。随后KFB、NICE和KCB等商业征信机构也陆续成立, 将个人信用等级以分数为标准进行划分, 并有偿为个人及企业提供信用报告及其他增值服务。韩国“信用卡大乱期”后不少银行要求居民至少在NICE和KCB两家韩国征信机构有信用账户信息, 并均维持在6级以上, 方可申请信用卡, 且额度要比“含贷款在内的持卡人总财产估值”至少低50万韩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