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机制对影子银行的影响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14 20:48:51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二文献综述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现存的金融服务无法充分满足金融市场上的广泛需求。

受政府利率管制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在资金借贷方面门槛较高,造成资金的可获得性而非价格成为金融市场上资金需求者融资的主要障碍,因此影子银行更容易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放开,影子银行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冲击,其所隐含的风险也将进一步暴露,影子银行该何去何从成为最大问题,针对这一情况,大量学者提出了解决措施:1、我国影子银行内涵:由于国情差异,我国影子银行也不同于国外发达国家界定的影子银行。

张明(2012)认为中国式影子银行是金融抑制环境下的自发性金融创新行为,有助于克服制度缺陷、提高资源配置效;刘煜辉(2013)认为非信贷融资的业务大多是在银行体系内完成的,包括银行理财,更合适的称呼应是银行的影子业务,即区别于正规信贷业务的其他债务融资方式;汪涛与胡志鹏(2012)给出了三种口径的影子银行定义:一是统计在央行社会融资规模之中的未贴现票据、信托和委托贷款余额;二是口径一加上社会融资规模中未包括的信托资产和民间借贷;三是口径二加上非银行持有的企业债;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对影子银行的界定为在传统银行体系之外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种金融实体和业务活动2、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影子银行的风险宗良(2013)称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并不能完全挡住影子银行扩张的脚步。

但是利率市场化一定会稳步推进,必然会限制影子银行的发展。

闫彬彬(2013)认为:利率市场化对影子银行风险形成机制主要有:影子银行资本回报率将降低,商业银行会取代影子银行的优质业务、冲击其资产质量,另外,利率市场化还会侵蚀影子银行的风险控制边界,进而造成资金控制困难;汪其昌(2012)提出:利率市场化将对银行表外业务及民间借贷等机构形成一种正向筛选,自由竞争的格局将对这些机构进行大幅冲击;龙建成、樊晓静和张雄(2013)通过模型论证所得: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变动对影子银行将产生持续较长时间的正向冲击,在对影子银行规模方面也会有巨大影响。

有学者表明:利率市场化加快,影子银行业务渠道更加复杂,借助金融衍生品等创新工具,其业务蕴藏的风险趋于隐形化、深层化,监管机构往往难以准确地评估影子银行的风险,实施有针对性的监控。

3、利率市场化下影子银行监管措施:隋平、陈平凡(2013)指出,利率市场化下影子银行的风险主要来自于监管制度的缺失,建立健全事前、事中及事后监管机制,同时从影子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资金杠杆率上统一监管标准,进而提高机构与其业务规范度;王兆星(2013)在借鉴美国金融危机的基础上对影子监管提出监管的六项原则和三步走的风险识别机制,在科学的对影子银行进行经济功能分类的基础上重点监管,严格检测,以防风险的蔓延;张永华、陈鹏(2013)则从法律法规角度在对我国双规则利率制度和国外发达国家利率制度对比下,找出我目前我国在民间借贷上利率条款的疏漏,提出设计合理的融资制度,完善我国的利率制度,制定严格法律规范对民间借贷中的经济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从制度上堵住影子银行中存在的漏洞;陈正江(2012)认为应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应该循序渐进,在此前提下规范影子银行中的民间服务中介,让现存的地下钱庄、高利贷等操作从阴影中走出来,在阳光下规范运行;尼古拉斯波斯特(2013)认为影子存款易受到银行挤兑的损害。

4、利率改革进程中中国影子银行未来的发展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存款利率场化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条件,稳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

闫彬彬(2013)提出影子银行体系应强化利率风险意识,根据利率变动调整影子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防止因为利率波动承担过多风险;张慧莲(2002)认为商业银行应通过借鉴西方先进利率风险识别和管理技术、开发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规避利率风险,改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等措施减弱表外业务的风险;彭文生认为对银行而言,影子银行业务需要一定程度回归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王兆星(2013)提出影子银行在充分发挥对现阶段中国金融业的补充与创新作用的同时,应增强其透明度和规范性,从阴影走向阳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