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区域金融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14 20:43:22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

经济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证,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经济和金融快速发展。但是,伴随着经济和金融的快速发展,区域间发展差距也日益拉大。国内对区域金融差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关于区域金融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研究,关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变动态势的研究,关于区域金融差异形成原因的研究以及区域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研究

唐旭(1995)以 19851994 年、贝多广(1995)以 19791986 年为样本区间分别对中国区域间的资金配置不平衡和流动进行了研究。另有张汉林(1999)、魏后凯(1997,2000)等人分别从政府转移支付、外商投资等角度对资本流动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认为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共同构成决定区域金融差异的关键因素。梁宇峰(1997)提出了一个简易资本自由流动模型,分析了资本边际产出与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指出资本的自由流动而劳动力、土地的非自由流动会在改革初期扩大东西差距,此模型对国内资本流动问题做出了一定解释,同时,通过对 19881994 年的外资与国内投资在不同区域的流量与流向情况的考察分析,认为政府应给予中西部适当的优惠政策,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和发展信息网络、交通运输等基础产业,努力缩小东西部差距。巴曙松(1998)考察了 1988~1994 年的地区银行存贷情况,认为融资的多元化、货币资金的跨区域流动等因素内在要求改变宏观调控政策的统一模式,实行有差别的金融政策促进中西部地区的金融发展。汪兴隆(2000)认为货币资金区域配置失衡是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并分析了区域货币资金失衡的具体原因。区域货币失衡需要金融政策的支持与调整,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政策、货币政策和利率政策,优化区域金融组织体系,促进西部资本市场发展,采取建立区域投资基金、发展政策性金融,利用外资金融等政策措施。郭金龙、王宏伟(2003)认为资本流动是影响区域经济差距变化的重要因素。通过对 1990~1999 年各地区 GDP 数据与资本流动关系以及政府、企业和国有银行行为主体的资本流动与地区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得出了不同区域的资本流动趋势和特点;通过对区域差距影响的敏感度等问题的分析,并提出完善财政转移支付、适度增加中西部基础设施投入、培育中西部金融市场、差别化金融政策、吸引外资等促进区域发展的政策建议。杨国中、李木祥(2004)通过理论分析和基于 1997~2003 年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区域之间信贷资金流动的特征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

2.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变动态势的研究

张杰(1994)提出的金融聚集与中国金融成长的历程是一个倒 U过程,在体制变革阶段我们应该积极地推进趋异过程,而不是抑制这一过程。但张杰并未对中国区域金融的倒 U过程进行实证。周立、胡鞍钢(2002)通过对中国各地区 1978~1999 年金融资产相关比率FIR及其他指标的计算发现,金融差距具有先缩小,后扩大的特征,近似于U 型特征。同时金融差距超过了财政差距和经济差距,金融功能部分财政化保证了渐进式经济改革的持续推行。潘文卿、张伟(2003)运用 Jeffrey Wurgler 提出的理论对 1978~2001 年 28 个省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区域间的比较分析,得出资本配置效率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并呈东、中、西梯度递减格局。金雪军、田霖(2004)根据 1978~2003 年的数据,对我国的金融成长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期间并不存在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的倒U型曲线,而是呈现三次曲线的变动态势。从更长期看,倒 U 型曲线是否成立还未有定论,但区域金融发展的非均衡性是长期存在的。陆文喜、李国平(2004)采用 D 收敛法对我国各省区之间以及东、中、西部金融发展的收敛性做了实证检验,发现各地区金融发展存在着阶段性和区域性的收敛特征;而赵伟和马瑞永(2006)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收敛性的研究表明,19782002 年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存在的绝对收敛和一定的俱乐部收敛特征。

3.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形成原因的研究

胡鞍钢2002提出的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水平的差异共同构成决定区域金融差异的关键因素。潘文卿、张伟(2003)指出,中国的金融发展与资本配置效率总体呈现弱相关关系,信贷市场与股票市场对资本配置效率变化的解释能力较弱,其中国有银行的信贷行为抑制了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而非国有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与投资行为对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认为运行体制的差异是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形成的重要原因。金雪军和田霖(2004)发现造成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的原因包括地理环境、金融人格和自组织三个方面,其中自组织是一地区金融成长的核心与关键所在。张俊生,曾亚敏2005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区域金融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资本以各区域无偿献血率与信任度反映相对优势与地区金融发展银行储蓄、保险发展、证券发展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区间社会资本差异对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有重要贡献。

4.区域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冉光和,李敬,熊德平,温涛(2006)基于中国东部和西部的省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跟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纠正模型对东部和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他们研究发现东部和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明显差异: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金融发展引导经济增长的单向长期因果关系而无明显的短期因果关系;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明显的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和双向短期因果关系。因此他们认为,在不同的区域条件约束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并无稳定一致的关系。区翠婵(2010)经过全国中西部与东部的数据比较分析发现,中、西部金融发展的滞后直接导致区域内资本形成受限,并最终作用于经济体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