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区域影子银行风险传染与监管机制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24 15:51:29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1.1选题的目的过去十几年来,伴随着我国房地产开发商和中小企业日益旺盛的融资需求,居民部门日渐增长的投资需求,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来规避监管,从而推动影子银行的规模不断扩大。

影子银行在促进融资、活跃金融市场的同时,也使大量金融机构的巨额表外资产和负债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对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宏观调控的精准落实形成了巨大挑战。

与此同时,我国近二十年来不断推进的利率市场化进程终于处于两轨合一轨的最后征程。

利率市场化势必会加速影子银行的发展以及拓展影子银行风险传染途径。

本文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出发,通过研究区域影子银行的业务运作模式和风险源头,深入剖析区域影子银行多渠道的风险传染机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监管经验,最终提出完善区域影子银行现有监管体系的措施,从而希望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由影子银行体系引发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使宏观调控措施有效落实。

1.2选题的意义1.2.1理论意义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处于发展周期的初期阶段,目前,各机构与业界学者对我国影子银行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于概念的界定、成因、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等传统命题,紧扣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的理论研究处于少数。

本文从利率市场化的背景出发,通过研究区域影子银行的业务运作模式和风险源头,深入剖析影子银行多渠道的风险传染机制,最终提出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现有监管体系的建议和措施,丰富了我国影子银行的理论研究。

1.2.2实践意义(1)有利于降低影子银行的风险传染程度。

伴随我国金融深化及创新的逐步推进,影子银行在规避监管的条件下诱发了大量系统性风险,并成为危害金融体系安全及稳定的重要因素。

本文通过分析区域影子银行的风险传染机制,对现有的监管体系进行补充,能够一定程度上弱化影子银行的风险传染效应。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