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城乡公交线路碳排放比较研究——以宿州市公共交通为例文献综述

 2022-05-19 22:20:47

前言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中国的汽车保有量也因此大幅度增长,汽车产销量连续十年蝉联全球第一,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规模也逐年上升,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交通运输碳排放量的持续增长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效率和居民的出行质量, 因此建设低碳交通运输系统成为了中国政府面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主要手段,而公共交通作为我国的基础设施,更是迎合国家政策,推行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广泛运用,可以优化城市交通结构,鼓励智能技术,减少环境污染。但是电力作为一种新能源,尽管在使用过程中是清洁的,但因为我国电力系统清洁能源比例不高,生产技术水平相对滞后,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电力并不是清洁的,并且新能源汽车的使用也加大了电池的使用比重,而电池在生产回收的过程中,对于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因此,研究公共交通运输碳排放已成为时下较为热门的话题。本文论文分析并识别城市和城乡公交车辆的交通情境,基于不同情境下对城市和城乡公交线路的碳排放量进行比较研究,并基于研究结论对城市和城乡公交线路运行和道路交通管理提出建议。

  1. 国外研究现状

据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统计,2014 年全球交通运输业的CO2排放量达75.47亿t,占全部燃料消耗(Fuel Combustions)碳排放总量23.31%[1] ,2016 年全球排放的二氧化碳(CO2)共32314.22 Mt,其中有24.34%是来自于交通部门[2]。预计 2030 年全球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量将比2007年增长 41%,达到93亿吨。全球交通运输在一次石油总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将从2005年的47%提高到2030年的52%。欧盟大部分工业领域都做到了成功减排,但是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在1990~2008年期间增长了 21%。2009年英国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量占其国内总排放量的21%,道路运输碳排放量则占到了整个交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92%。美国2008年交通领域碳排放共计17.95亿吨,2009年达到18.54亿吨,占美国二氧化碳总排放的30%以上,预计到2050年将超过30亿吨[3]。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是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发表的《能源白皮书》中提出的,认为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的清洁发展、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低碳经济的实现途径是技术创新、提高能效和改善能源结构等[4]

Bristow A L 等英国学者以 2050 年为基线,研究发现,当交通行为人的交通行为不发生大的变化时,就算低碳交通领域内技术进步达到最大的效果,也不能达到低碳交通的目标。NakamuraK等英国学者研究发现,城市规模的大小是影响低碳交通系统的关键因素,而土地利用情况是影响低碳交通措施实施的关键点。Glaeser E L等美国学者基于全美交通调查机构的研究数据发现,纽约城市的碳排放显著低于郊区的碳排放[5]

Brand C, Tran M, Anable J研究团队基于交通排放模型对比分析发现,美国交通领域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总量的 28%,英国为 21%。Bastani P的研究中发现,汽车是北美洲石油消费的大户。2009年4月,美国发布了《美国高速铁路远景》报告,报告在提到了低碳交通对美国高铁未来的重要性;2010年,美国国会运输部门发布报告《温室气体减排中交通部门的作用》,该报告从各角度提供了美国在交通运输部门减排的战略措施。2008 年,日本学者在《面向低碳社会的结构型可行性分析》中提出,日本在交通部门提倡使用电驱汽车等措施[6]

  1.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城镇化已迈入快速增长阶段,每年大约1800万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使我国城镇化率得以快速提高。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占比不断扩大,平均在27%左右,而城市道路交通用地却仅占3.95%。国内关于低碳交通的研究较国外起步晚但进展相对较快,尤其近几年随着低碳、绿色等生活理念的兴起和人民日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促进了低碳交通的发展。

中国学者樊星认为中国是世界上第一大碳排放国家,中国的减排问题己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环境界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中国减排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助于缓和全球气候变暖[7]

张琳玲认为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机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交通碳排放问题日益凸显。不同交通出行方式在能耗和碳排放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交通出行结构是影响城市交通碳排放的关键因素。交通部门作为主要的低碳减排部门,在不断完善城市交通功能、满足居民主要出行需求的同时,有责任推动城市交通系统创新发展,在城市交通出行结构优化基础上向高效、低碳的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转型[8]

赵小曼认为把握交通运输碳排放与行业经济间的关系对于推动低碳交通、制定适时宜的交通运输减排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随着中国跨区域贸易的不断加深,交通运输碳排放在空间上可能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因而有必要在考虑空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验证分析交通运输碳排放与行业经济间的长期关系并探究交通运输碳排放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推动低碳交通发展[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