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城区南京市共享自行车出行特征研究——以南京市为例文献综述

 2022-02-25 22:47:57

1前言

共享经济的概念在2008年被提出,是以网络为媒介,通过整理线上线下的各种社会资源,以各个部分不同的方式付出,并共同获得收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自行车这种低碳健康的出行方式,重新流行起来。曾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骑着自行车出行的比例达到了顶峰。但是到2006年,自行车比例首次低于汽车。[1]

作为共享经济的产物,共享自行车则是从2016开始风靡全中国。共享单车是只企业在校园、地铁站店、公交站点等人流量相对较大的地区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采用的是分时租赁模式。很多共享单车都自带GPS定位,能够灵活实时地检测车辆各种数据,包括位置以及骑行分布,从而对车辆做出全天候的调控。[2]因为共享单车主打的低碳便捷的理念,受到了广大受众的观众,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共享单车的发展也越发快速,近几年,多家公司例如摩拜单车、ofo共享单车、小鸣单车、小蓝单车、优拜单车等纷纷走进大众视野。共享单车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受私家车数量增长影响而产生的道路拥挤和环境污染,也减轻了公共交通的使用压力,也解决了人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出行便捷度的问题,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来看,虽然我国共享单车起步相较欧美国家来说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十分迅猛,2016年我国市场内大约投放了200万辆共享单车,至2017年,短短一年时间,增长至2000万辆,翻了十倍,二三线城市都随处可见共享单车的身影。

现今的国内外研究中,很多学者对于人们使用共享单车而产生的大数据有着浓厚的兴趣,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1. 国内研究现状

(1)未来发展趋势

刘立巧[1]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共享单车与公共交通、公共自行车以及交通安全等方面,讨论了共享单车如何与公共交通以及公共自行车的协调运行情况,并分析了共享单车的投放量,以及如何提高共享单车运行的安全性,最后针对当前共享单车运行系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给出了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胡源棣[3]基于对共享单车发展历程的研究,分析了共享单车市场的竞争现状,并提出了共享单车未来发展趋势的看法和建议。

廖顺意,张润朋[4]则以广州市为例,通过通过网络API获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间广州市中心城区内多个品牌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数据,并结合了实地问卷调查,定量分析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规模发展与城市扩张特征,对于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出行时空特征情况进行了探讨,并就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停放区域规划与发展作出建议。

王若琳[5]则基于基于对上海市共享单车使用特征展开的相关调查,分析了共享单车用户的骑行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共享单车与公共交通发展的相互关系,最后对上海市共享单车的下一步工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