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MOR杂原子沸石分子筛的合成和表征文献综述

 2021-10-13 20:16:41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1.1丝光沸石分子筛概述

沸石分子筛催化剂是众多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过程的基础,沸石催化材料是这些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所以沸石分子筛的合成技术一直是催化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一种新型催化剂材料的成功开发,会给石油化工及炼油工业带来革命。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沸石分子筛合成领域的研究异常活跃,已成为吸附分离、石油化工及炼油行业的技术核心,世界各大公司竞相研究开发、不断创新。

丝光沸石(Mordenite,MOR)是人类认识最早的沸石之一,分天然和合成两类。1864年How首次命名天然丝光沸石[1],1948年Barrer[2]用碳酸钠为矿化剂,混合硅酸凝胶与铝酸钠水溶液,在265~295C下水热晶化,首次合成出丝光沸石。丝光沸石具有优良的耐热,耐酸和抗水汽性能,广泛应用于催化裂化、脱蜡降凝、甲醇氧化等石油石化工业,此外,在精细化工、建材和环保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5]。

丝光沸石分子筛的单胞结构中,硅氧四面体、铝氧四面体组成四元环和五元环,其中五元环占优势,这些五元环是成对地联接在一起的,即相邻的两个五元环共用两个硅(铝)氧四面体。它们又通过氧桥与另一对五元环联接,在相联的地方形成四元环[6]。继续这样联接,就可以围成八元环和十二元环,如图1-2所示[6]。丝光沸石没有笼,是层状结构,这些层通过适当的方式联结构成平行于c轴的许多筒形孔。筒形孔道有两种,一种由椭圆形十二元环组成,其长轴直径为0.70nm,短轴直径为0.58nm,它是丝光沸石的主孔道,由于各层结构并不是正对着重叠在一起,而是互相之间有一定的位移,致使直筒形孔道发生一定程度的扭曲;另一种孔口由八元环组成,由于层状排列不够规则,孔径约为0.29nm,一般分子不易通过,所以丝光沸石吸附分子主要是在主孔道出入。因此,一般可认为丝光沸石是一维的,在催化应用中引起扩散限制[7]。丝光沸石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Cmcm,钠型丝光沸石晶胞参数a=1.813nm,b=2.049nm,c=0.752nm,其理想晶胞组成为:Na[(AlO2)8(SiO2)40]24H2O,它的SiO2/Al2O3分子比为10/l[6]。

图1-1丝光沸石的拓扑结构

Figure1-1Thetopologicalstructureofmordenite.

丝光沸石按孔径可分大孔(LPM)、小孔(SPM)两类[8]。大孔丝光沸石孔径约为0.7nm,小孔丝光沸石孔径约为0.4nm。LPM都是合成的,一般为球晶,可吸附苯尺寸分子。SPM有合成和天然两种类型,六角形针状结晶。有研究者认为小孔沸石的形成是因为结构的堆垛层错,或无定形物质堵塞了通道[8]。但XRD[9]无法区别大孔沸石和小孔沸石。

Ripmeester[10]使用l29XeNMR谱表征了不同丝光沸石的微孔结构,结果表明Xe可进入Na-,K-,NH4-MOR的主通道和侧孔,但不能进入Cs-MOR的侧孔。表明不同的阳离子对通道的约束作用不同。

丝光沸石具有较高的酸中心密度和酸强度,是较好的固体酸催化材料。小分子可在其二维空间扩散,较大分子只能在一维空间扩散,由于位错等原因,其主通道易堵塞,堵塞后很快失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