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份碧桃DNA-C值及倍性分析研究文献综述

 2022-04-08 22:57:43

7份碧桃DNA-C值及倍性分析研究

根据查询的资料显示,国内对于植物细胞类的研究是较多的。如朱道圩,杨宵,理莎莎等人认为流式细胞仪技术已应用于多种果树倍性鉴定,与其他传统鉴定方法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流式细胞仪技术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倍性鉴定方法。但由于流式细胞仪不适用于粘度过高的植物材料,因此材料状态、取材部位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必须选择新鲜、幼嫩的植物材料并通过提取方法的改进来消除材料本身的粘性。裴丹,葛孟清,董天宇等人认为染色体倍性鉴定是种质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对品种资源的科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流式细胞仪能够快速、准确地对细胞核DNA含量进行测定,从而反映染色体倍性。他们从3种解离缓冲液中筛选出WPB解离液,建立了葡萄染色体倍性流式分析体系,并对208个葡萄品种细胞核DNA的相对含量进行测定,其中二倍体葡萄品种138个,三倍体品种11个四倍体品种59个,为葡萄倍性鉴定及多倍体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最后得出染色体数目较,多的材料。直接鉴定法难度高且耗时长。而利用流式细胞仪能够迅速准确地判断葡萄倍性。细胞核内DNA分子数目越多,DNA分子链越长,PI嵌入的量就越多,经激光照射,促发荧光强度越强。张永庆,陈大明,金勇丰等人以奉化玉露桃叶片、幼茎、下胚轴、子房、胚珠、胚乳及花后45~50d和75 d的未成熟胚、完全成熟的种胚为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再分化试验,结果表明只有花后45~50d和75 d的未成熟胚产生白色致密节球状的愈伤组织,并可诱导出不定芽不定芽分化率分别为73.8%和15.5%;6-BA诱导愈伤组织不定芽的效果优于KT,不定梢转移生根成苗获得了完整的再生植株,探讨了不同激素和碳源等对不定芽诱导的影响。吴延军,徐昌杰,张上隆等人认为现代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在植物育种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综述了桃树的组织培养技术和桃遗传转化研究取得的成绩,文中侧重介绍了广泛应用于桃树研究的茎尖培养法、胚培养法两种主要的组织培养技术和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轰击法两种主要的遗传转化方法;详细说明了品种、外植体类型及其发育阶段、培养基类型、生长调节因子和培养环境等对桃组织培养的影响;初步分析了影响桃树遗传转化的关键问题,并对进一步的工作重点提出了建议。最后他们的研究小组已在桃树上分离了455氧化酶基因并构建了反义表达载体,可以用于桃树的转化以提高桃的耐贮性。同时还可以用在其它植物上获得的目的基因构建载体转入桃树中。

对于植物染色体的研究有杨清淮综述了植物细胞染色体倍性鉴定的染色体计数法、流式细胞分析法、植物形态以及细胞形态学方法等各种检测法,井对其优缺点进行了评述。王晓庆,骆军,施春晖等人在流式细胞术鉴定植物染色体倍性的方法广泛应用于果树多倍体育种中,然而相关流式细胞术鉴定梨染色体倍性的方法还没有系统的研究,以梨树叶片为试材系统优化了各个流式细胞术关键实验节点。结果表明:实验材料选取当年春季新梢第3~5片梨树嫩叶,尤其是大棚新梢嫩叶最好;叶片前处理时用蒸馏水、去离子水依次洗净叶片表面后,再用去离子水浸泡10min;使用WPB解离液对梨叶片细胞核进行提取后,用500目滤膜过滤2次,离心1次后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可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该方法步骤简单、结果可靠,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梨染色体倍性鉴定的方法,可广泛用于梨树多倍体鉴定。陶抵辉,李小红,王利群对植物染色体倍性的间接、直接鉴定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各种方法的优越性和不足之处进行了评述。指出植物染色体倍性鉴定应因陋就简,多采用早期鉴定和破坏性较小的鉴定方法,同时各种鉴定方法综合运用,对不同植物采用不同的鉴定方法。植物染色体倍性鉴定应当遵循的原则:早期筛选、破坏性小、准确度高、因陋就简,能尽早鉴定出来的应尽早鉴定,从而缩短育种时间,加速育种进程,尽快应用于育种实践;能用简单办法鉴定出来的尽量用简单办法,可节省人力、物力。庄东红,宋娟娟测定了木槿属植物裂瓣槿(Hibiscus schizopetalus(Masters)Hook.f.)、木芙蓉(H.mutabilis L.)和扶桑(H.rosa-sinensis L.)及扶桑的3个栽培变种重虹中玫槿(H.rosa-sinensis L.cv.Double Rainbow)、橙黄中玫槿(H.rosa-sinensis L.cv.Flavo-plenus)、洋红中玫槿(H.rosa-sinensis L.cv.Carminatus)的气孔器长度、宽度和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以及花粉粒大小。结果表明,气孔器长度、宽度和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以及花粉粒大小均与染色体数目和倍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作为鉴定木槿属植物倍性的参考指标。扶桑及其3个栽培变种的花粉粒大小都有较大的变化范围,探讨了这种现象与木槿属植物多倍体起源的关系。

关于流式细胞的研究分析,如王利虎,吕晔,罗智研究拟建立一套适于枣的流式细胞术方法,为枣倍性育种和基因组分析提供技术支持。以二倍体临猗梨枣和其同源四倍体辰光为材料,系统比较了细胞裂解液种类、叶片成熟度、叶片保存方式及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液用量对倍性检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Tris-MgCl2裂解液的裂解效果最好,木本植物缓冲液(woody plant buffer,WPB)的裂解效果最差;幼嫩叶片检测效果优于成熟叶片,老化叶片不能产生清晰的主峰;在4℃和-20℃条件下,检测效果随着保存天数的增加而降低,4℃保存1~3 d或-20℃保存3~6个月后检测效果未发生明显变化,4℃保存7d或-20℃保存12个月仍可进行测定;综合考虑成本和检测效果,PI染液适宜用量为30 mu;L.利用建立的枣流式细胞术倍性检测方法进行倍性检测,确定枣和酸枣亿(acidojujuba)三倍体和二倍体的荧光强度比值为1.43~1.60,四倍体和二倍体荧光强度比值为1.70~2.11,六倍体和二倍体荧光强度比值为2.90~3.27.估测出的冬枣(组培苗)基因组大小为449.94 3.60 Mb,与其基因组测序结果误差仅为1.33%;同时估测出了献县酸枣、台南1号毛叶枣(Z.mauritiana)(多倍体)、滇刺枣(野生二倍体毛叶枣)基因组大小分别为404.25plusmn;2.33,1 349.73 8.22,462.97 8.72 Mb。研究建立的利用流式细胞术鉴定枣属植物染色体倍性和估测枣属植物基因组大小的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省时省力,1人1 d内可完成对200余个样品的测定,该方法还适用于梨(Pyrus bretschneideri)、葡萄(Vitis vinifera)、杨树(Populus)和白菜(Brassica rapa)等植物。研究结果可为枣属植物倍性育种和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其他植物提供借鉴参考。王淑珍,周历萍,阮松林比较了3种提取液制备红颊、川九1号、吉林草莓细胞核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效果,结果显示,提取液Ⅲ主峰粒子团清晰而集中,背景碎片少,试剂配方简单配制容易,且3种草莓材料倍性差异区分明显,优于其他2种提取液。对红颊草莓不同部位或不同来源的材料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效果比较,结果表明,组培苗的检测效果明显优于大田试材,组培苗叶片因取材容易、主峰清晰、杂峰少、细胞碎片少而成为最佳试材。赵书涛,晓东,王策认为流式细胞术是一种采用激光束激发单行流动的细胞,对它的散射光和携带的荧光进行探测,从而完成细胞分析和分选的技术。以流式细胞术为核心技术,流式细胞仪集光学、电子学、生物学、免疫学等多门学科和技术于一体,能够高效分析微小颗粒(如细胞,细菌)的先进科技设备。

Matthew Charles Mowlem,David Barat,Giuseppe Benazzi等认为流式细胞学广泛用于分析微粒子,如细胞和细菌。微制造流式细胞仪可降低仪器尺寸和成本,并应用在医学、生命科学和环境计量领域。如果使用集成光学而不是传统的自由空间光学器件,可以实现进一步的小型化。提出了由SU-8树脂制成的微型合成细胞计的集成光学设计仿真和实验特征。由光纤组合(采用微轮板定位)、波导和微透镜组合构建的光学器件,利用一维护套流,分析位于微通道中心附近的粒子的散射光和荧光。研究了将射点光定向到粒子上的四种不同的方法,并讨论了最佳设计。Joo S,Kim HC,Kim KH研制出一种具有阻抗和荧光双重检测能力的便携式微流体流式测光仪,用于细胞分析和颗粒测定。在提议的系统中,通过发光二极管(LED)的激发和固体光电倍增器(SSPM)的检测,测量微粒和细胞的荧光。同时阻尼测量检测通过定制设计的用于信号检测、放大和转换的电路操作的多电聚糖酯凝胶电极(PGEL)提供有关微粒和细胞的存在和大小的信息。荧光和阻抗信号以1 kHz采样,分辨率为12位。由此产生的微流体细胞计宽度、深度和高度为15 x 10 x 10 cm(3),重量约为800克。这种小型化和电池供电系统产生了一个可携带的高性能微流体环流计。各种微珠和人类胚胎肾293(HEK-293)细胞被用来评估该系统。来自每个珠子或细胞的阻抗和荧光信号使微粒子或细胞的分类变得简单而快速。Takejiro Takamura,Ikuo Kataoka,Kulthinee Phivnil等人通过流细胞测量分析,对香川县农业实验站和香川大学保存的藏品中Actinidia arguta和A.rufa的加入情况进行了评估。在.A. arguta中,观察到2倍、4倍、6倍和7倍范围内的胶体特异性变化。一种野生类型;“加桑”和当地选择的品种;“三津子”是六角体。伊赛两个加入的倍数在6倍到7倍之间。阿鲁法的11个加入都是二倍体。引入的A.奇尼西斯含有二倍体和四倍体形式,而A.熟食体的所有品种都是六倍体。

2020.01-2021.03通过阅读染色体倍性鉴及基因组大小估测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和整理。2021.03-2021.04调查碧桃的分布及形态,采集不同碧桃品种的嫩叶并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进行染色体倍性及基因组大小分析。建立一套适于碧桃的流式细胞术方法,为碧桃性育种和基因组分析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2021.04-2021.06,整理实验数据,撰写毕业论文

对碧桃染色体倍性的相关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且对不同碧桃品种进行收集,并根据其中的特性来进行分类。对已经收集的各种碧桃品类进行染色体分析。准备好相关的材料,进一步制定详细的制作方法,如从取材、预处理、固定、解离、后低渗、染色、压片、镜检。在通过流氏细胞仪进行检测和对其基因组大小进行估测。进一步的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目前国内虽然进行了一些碧桃新品种选育方面的工作,取得一些成就,但是与果桃品种选育的繁荣景象相比仍然进展较慢。究其原因,由于碧桃大多数品种存在多雌蕊等现象造成结实状况较差,利用常规的杂交育种技术开展有目的观赏桃新品种选育,必须与鲜食育种相结合,通过后代多代的性状组合,耗费大量时间才能培育碧桃新品种。运用流式细胞术对碧桃的染色体倍性鉴定和基因组大小估测。并研究和建立一套适于碧桃的流式细胞术方法,为碧桃倍性育种和基因组分析提供技术支持。对碧桃类的品种进行系统的分析,填补目前研究这方面的空白。且还能为碧桃选育出优良的品种。

参考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