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湿热处理对淀粉-油酸复合物结构与消化性能的影响文献综述

 2021-12-26 16:23:00

全文总字数:2373字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1.1淀粉1.1.1淀粉简介 淀粉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是高等绿色植物中常见的组分,也是碳水化合物贮藏的主要形式。

它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价廉易得、可降解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功能特性,然而大多数的天然淀粉都不具备直接被利用的性能,不能满足工业上各种特定需要[1]。

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可利用资源和绿色化工的日益重视,如何对天然淀粉进行改性,克服天然淀粉性质和功能上的缺陷,增加和扩展淀粉的多种功能就成为科技工作者和生产厂商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2]。

1.1.2淀粉结构淀粉一般可分为直链淀粉(糖淀粉)和支链淀粉(胶淀粉)。

直链淀粉的分子量从几万到十几万,平均值约在6万左右,相当于300-400个葡萄糖缩合而成的线性分子,其构象为没有分支的螺旋结构,每一圈有六个葡萄糖分子。

支链淀粉以24~30个葡萄糖残基以a-1,4-糖苷键首尾相连而成,在支链处为a-1,6-糖苷键,分子量在20万以上,含有1300个或更多葡萄糖组成,在其分子中,大约每间隔24-30个葡萄糖,便会出现一个支链结构[3-6]。

淀粉可以看作是葡萄糖的高聚体,分子式为(C6H10O5)n,在植物中以球状或卵状的淀粉颗粒的形式存在,颗粒中有结构致密的结晶区域和相对疏松的非结晶区(无定形区),淀粉颗粒中主要是由支链淀粉分子通过微晶束组成的结晶结构,它的双折射线可以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获得,即在淀粉粒面上能够看到黑色的偏光十字,它的出现说明了结晶区的存在[7]。

1.1.3淀粉性质淀粉属于多糖,但是不具有甜味,也没有还原性。

淀粉遇碘变色,直链淀粉遇碘变蓝,因为多个三碘化物离子(I3-)被络合在葡萄糖螺旋之中,络合物的光吸收峰在620-680nm,呈现蓝色。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