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针状氧化锌晶须的制备文献综述

 2021-09-25 20:12:17

全文总字数:5753字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课题背景 1.荧光的发现以及发展历程 16 世纪:在矿物和植物提取液中发现荧光;1575 年:Monardes 植物愈创木切片黄色水溶液天兰色荧光;1852 年:Stokes 阐明荧光发射机制(分光计观测奎宁和叶绿素的荧光,发现波长稍长于入射光的波长认识到荧光为重新发光而不是漫射光;1905 年:Wood 发现气体分子的共振荧光;1926 年:Gaviola 直接测定了荧光寿命;1923 年:荧光 X 射线光谱;1964 年: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建立;1965 年:荧光分析在生物分析中广泛应用。

荧光材料是由金属(锌、铬)硫化物或稀土氧化物与微量活性剂配合经煅烧而成。

无色或浅白色,是在紫外光(200~400nm)照射下,依颜料中金属和活化剂种类、含量的不同,而呈现出各种颜色的可见光(400~800nm)。

荧光材料吸收一定波长的光,立刻向外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称为荧光,当入射光消失时,荧光材料就会立刻停止发光。

更确切地讲,荧光是指在外界光照下,人眼见到的一些相当亮的颜色光,如绿色、橘黄色、黄色,人们也常称它们为霓虹光。

荧光是一种光致冷发光现象。

当某种常温物质经某种波长的入射光照射,吸收光能后进入激发态并且立即退激发并发出出射光;而且一旦停止入射光,发光现象也随之立即消失。

具有这种性质的出射光就被称之为荧光。

一般以持续发光时间来分辨荧光或磷光,持续发光时间短于10^-8秒的称为荧光,持续发光时间长于10^-8秒的称为磷光。

荧观光辐射释放的光波长不随激发光波长的改变而改变,分子激发过程中吸收的能量一般高于荧光辐射释放的能量,二者之差以热的形式耗损,因此荧光波长吡激发光的长,温度影响光量子光收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