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体中聚丙烯酰胺的制备研究文献综述

 2021-09-25 08:09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微颗粒材料在药物传送和控制释放、物质封装储存、微型生化反应、微分离纯化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和优势,已使其成为国际上化学化工、材料、医药和生物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通常微颗粒的尺寸、形状、单分散性、结构、组分等对其功能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为了使每个独立的微颗粒都具有相同且可控的特性以获得更好的应用性能,需要微颗粒在尺寸和形状上都具有良好的均一性12;此外,微颗粒的孔结构大小或者壳层厚度则对内部物质扩散释放快慢起到决定性影响作用,而微颗粒组分的多样化则使得可以结合不同功能材料以使微颗粒功能更加多样化等。

微结构颗粒材料是指一类具有特殊的构造、可调的性质或者易于功能化的单组分或者多组分复合材料,可应用在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电子技术、能源再生领域1-3。

微结构材料的种类很多,其中以各向异性颗粒和核壳颗粒作为典型代表。

各向异性颗粒是指具有非对称结构和性质的颗粒,其制备方法有:拉伸法、微模型法、多相聚合、选择性表面修饰等2。

微流体技术指利用尺寸是十至数百微米大小的通道操控微量液体(10-9~10-18 L)的技术4。

微流体的主要优点体现在其微尺寸效应,即微米尺度下流体的扩散、界面张力和粘度主导了流体的运动特性5。

此外,微流体操作过程连续、精确可控,因而被广泛应用在药物、生物技术、快速分析、诊断、高速筛、精细化学品合成和微纳米材料制备等领域6-8。

按流体的相容性可将微流体技术分为:连续微流体和液滴微流体,其中液滴微流体又称为双相,嵌段或塞状微流体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