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大学生健康素养(66条) 现状调查及分析文献综述

 2022-08-15 10:12:19

医学生健康素养现状综述

摘要:目的 了解医学生现有健康素养的具备情况,并初步分析探讨与其所接受医学教育之间的关联性,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制定针对性健康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文献研究法。 结果 当前医学生健康素养具一定的健康素养,但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在大学课程中增加健康教育内容,为培养具备良好健康素养知识的医学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医学生、健康素养、现状

背景:

健康素养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Simond SK于1974年提出,到目前为止,已经不断完善,并逐渐受到重视[1]。20世纪90年代“健康素养”(health literacy)—词开始出现在论文摘要、关键词列表和会议标题中,取代了之前使用的“健康与素养”(health and literacy)。与此同时,学术界对“健康素养”提出了不同的定义。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素养(健康知识)定义为“人类认知和社会技能,这些技能决定着个人获取、理解和利用信息的动机和能力,通过这些方法可以促进和维持健康”[2]。健康素养是国际公认的维持所有人健康的最具成本效益的战略[3]。个人健康素养水平的高低,将对其本人和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2005年《全球健康促进宪章》(曼谷会议)中明确提出,改善人们的健康素养是促进健康的一个重要目标和行动[4]

目前,国内外对健康素养的概念已逐步达成共识,即:“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得、理解、处理和利用基本保健信息和服务,作出有利于改善和维持其健康的决定的能力”[5]。中国学者也引入了这一概念,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普及。

健康素养是健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目标,也是衡量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产出的指标[6]。2012年,居民健康素养指标被纳入中国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和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成为衡量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7]。同年,我国开始对居民健康素养进行持续监测,以掌握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制定相关卫生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8]。健康素养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它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因素的影响和制约[9]。健康素养也是预测人群健康状况的较强指标,与发病率、死亡率、健康水平、人均期望寿命、生命质量高度相关[10]。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水平作为提升公众健康的重要策略和措施在全世界推广。

大学阶段是每个学生观念和行为形成与稳定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学习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对他们的未来健康有重要影响[11]。医学生是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后备人才,更是未来健康教育的传播者,医学生的健康素养不仅影响着自身的专业水平,更涉及到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知识输出[10]。因此,医学生具备良好的健康素养水平尤为重要,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与高质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医学生现有健康素养的具备情况,并初步分析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本调查计划对医学生健康素养状况进行调查,为健康干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国内外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