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6年度杭州市中小学校学生常见病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文献综述

 2022-08-15 09:46:59

我国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及防控措施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整合出儿目前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的现状,中小学生常见病防控措施,以期为我国儿童少年的健康状况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中小学生;健康;常见病

  1. 文献综述

儿童少年虽属相对健康人群, 但仍受到传统意义上的常见病如近视、龋病、营养不良、肠道寄生虫病的困扰, 影响学习和健康成长;同时, 既往少见于儿童少年的成人期疾病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 在儿童少年中呈增高趋势, 直接关系到成人期生活质量;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以及严重的精神疾病, 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关注。社会发展以人为本, 儿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将来的人力资源。了解儿童少年的健康状况,是制定该人群促进规划、提出改善政策和措施的前提。本文将我国中小学生的健康状况及防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全国中小学生学生健康状况现状

1.1儿童死亡情况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婴儿死亡率高达250permil;,1955年该死亡率降为213permil;,1960年、1970年和1980年分别降至140、106permil;和67permil;,1994年进一步下降至43permil;,同期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率也显著下降:从1950年的300permil;逐步下降至1960年的140permil;、1970年的114permil;和1994年的35permil;[1]。于 2008 年我国提前实现千年发展目标-4 ( 2015 年 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 1990 年的基础上下降三分之二) [2]。 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 故每年儿童死亡人数仍较多。研究表明,虽然我国近年来儿童死亡率下降明显, 但儿童死亡年龄构成未发生明显改变,仍以新生儿和婴儿为主。

1.2 生长发育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 , 许多城市相继开展了有关儿童生长发育的调查 , 但缺乏统一的方法和规划 , 直至1975年才开展了全国性的研究项目[3]。从1975年到2005年的26年中,中国儿童经历迅猛的长期趋势。以身高体重为例,北京等16个大城市男女7~18岁平均增幅分别为6.5cm和4.7cm;体重平均增幅男 、女分别为8.9kg和5.2kg[4]。该增长趋势和社会经济发展,膳食营养、疾病控制、儿童保健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说明中国儿童少年的健康水平正在全面提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