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及其防范—-以江苏雅百特公司为例文献综述

 2022-05-04 20:56:52

国内外研究综述

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是公司有目的向社会公众及政府管理部门传递公开的虚假信息, 从而吸引更多不明真相的社会公众投资者的投资、稳住上市公司债权人并逃避政府监管部门的追责等机会的行为。上市公司通过各种各样的虚假掩饰, 使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传递该上市公司正在稳定、健康发展的假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问题作为社会热点问题持续升温, 报表信息失真问题愈发严重, 不仅损害了市场投资者、企业债权人的利益, 而且阻碍了工商、税务等国家监管部门工作的开展, 甚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造成重创。

  1. 国外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粉饰问题的分析研究

Albercht (1995)提出了财务舞弊三角理论。他认为企业财务报表粉饰是因为存在产生舞弊的压力、机会和借口三要素。缺少.上述任何一项要素都不能形成企业舞弊。因而仅仅依靠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消除舞弊的机会并不能防止企业舞弊的发生,还要消除压力和借口这两种要素才能真正抑制企业的财务报表粉饰。美国注册舞弊审核会长
Pologna (1993) 提出企业舞弊风险因子理论。他认为企业舞弊由个别风险因素(道德品质和动机)和一般风险因素(舞弊机会、发现的可能性、舞弊后受处罚的性质和程度)两大类因素共同构成。此理论建立在前两理论的基础之.上是迄今为止有关舞弊成因的最为完善的理论。

.2对舞弊手段的研究
Besaley等(1999)发现典型的会计报告舞弊技术涉及高估资产和收入,有一半以上的舞弊涉及通过提前或虚假确认来高估收入,并发现这些收入舞弊中许多只发生在重要期间(季报或年报) 。

Worthy (1984) 将操纵利润的大部分技术分为三类:改变会计方法、篡改管理成本和将应该包括在损益中的费用或收入在不同期间进行转
移。

  1. 国内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粉饰动因研究

王峥写的《试论财务报表粉饰行为与对策》这篇文章指出了经营业绩考核需要是粉饰财务报表的最常见的动因。经营业绩的考核,不仅涉及刨企业总体经营情况的评价,还涉及到企业厂长经理的经营管理业绩的评定,并影响其提升、奖金福利等。企业经营业绩的考核办法一般是以财务指标为基础,如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投资回报率、产值、销售收入、资金周转率、销售利润率等,均是经营业绩的重要考核指标。而这些财务指标的计算都会涉及到财务报表的一些数据。为了在经营业绩上得到好评,企业就有可能对其财务报表进行粉饰。除了内部考核外,外部考核如行业排行榜,主要也是根据销售收入、资产总额、利润总额来确定的。这就使企业领导不得不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可见,基于业绩考核而粉饰财务报表是最常见的动机。

而梁琳在《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识别及其防范》中指出指出发行股票和减少纳税也是企业粉饰财务报表很重要的动因。

此外,贾薇在《再论财务报表粉饰行为的常用手段与治理》则强调取得外部融资和商业信用的需要也是企业财务报表粉饰的动因之一。在市场经济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和自我保护的需要,一般不愿意贷款给亏损企业和缺乏资信的企业。而资金又是市场竞争取胜的要素之一。在我国,企业普遍面临资金紧缺局面。因此,为获得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或其他供应商的商业信用,经营业绩欠佳、财务状况不健全的企业,难免要对其财务报表加以修饰。


三,关于企业财务报表粉饰手段和识别万法的研究
目前我国许多公司利用经济政策和会计政策来粉饰财务报表。其中,经济策分别又有四种手段来粉饰:第一,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第二,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第三,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第四,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财务报表粉饰的识别方法大致分为四种:不良剔除法、关联交易法、异常利润剔除法和现金流量分析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