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2022-01-17 21:05:20

全文总字数:5893字

文献综述: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1. 引言

本篇论文根据国内外多篇优秀文献,对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情况进行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慈善组织在社会福利领域的作用越发凸显。财务信息是反映慈善组织内部运行情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它能够充分地反映慈善组织的资金利用率,有助于管理层决策,提高慈善组织的信息透明度。但我国的慈善组织普遍存在财务信息披露不足的问题,这是对捐款人知情权的侵害。财务信息披露不足将导致公众对慈善组织丧失信任,不利于善款的筹集,对慈善组织可持续运营和社会福利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关注并治理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问题,对慈善组织乃至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

  1. 国外研究现状

Parsons(2007)[1]认为非营利组织披露的财务信息应当包括接受捐赠财务信息及受托责任履行财务信息。研究发现,个人慈善捐赠者的财务决策受这两类财务信息的影响,收到正面财务会计信息的潜在个人捐助者更有可能进行捐赠。如果向捐赠者主动提供积极的财务会计信息,向组织捐款的慈善捐赠者数量会大大提高。

Trussel和Parsons(2007)[2]构建了一个财务信息披露的框架,认为会计有四个因素影响捐赠行为,分别是财务信息披露效率、财务的稳定性、慈善组织的声誉和可用信息量。同时研究指出,由于财务报表不利于大众理解企业财务信息,所以会计信息披露中财务报表附注起着很大的作用。非盈利组织信息披露需要规范财务报表附注。

Grey(2016)[3]认为慈善组织符合英国Better Business Bureau慈善责任标准对公众捐赠有显著的积极影响。BBB评审标准为慈善部门带来更高水平的信息透明度,提高了公众信任,扩大了慈善组织资金总额,可以帮助提高社会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

Quosigk和Forgione(2018)[4]研究发现捐赠者决策依赖于对项目费用和总费用的比率的观察。在自由裁量会计的条件下这一比率有较大的可操纵性,如果缺乏国家统一的衡量标准,普通捐赠者容易被复杂的项目比率误导,对捐赠产生负面影响。

  1. 国内研究现状
  2. 关于慈善组织财务信息现状的研究

王锐(2009)[5]认为我国财税政策对慈善捐赠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使其陷入了管理标准困局、收入性质设定困局、费用合理性困局、多部门监管困局。推动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需要明确慈善组织的筹资及运作费用上限标准,统一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构建完善的外部审计制度。

毕瑞祥(2017)[6]认为不同性质的慈善组织应当履行不同的会计准则,其面对的信息使用者也不同。但这导致慈善组织之间的财务信息披露不统一,缺乏可比性和规范性,存在诸多问题和漏洞。另外慈善组织还存在财务信息披露存在公开程度低,查阅困难,披露不充分,缺乏有效外部审计等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对策方面,他提出应用区块链技术,构建透明信息平台和信任机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