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制造业企业经营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绩效与盈利的分析文献综述

 2021-12-27 20:36:47

全文总字数:3734字

文献综述

文 献 综 述一、营改增政策的发展与现状营改增政策自2012年起在上海试点至今,对其经济后果的研究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

总结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营改增政策不仅造成各行业间的税负差异[1],激发了企业投资、研发热情[2],还有利于专业化分工并优化产业结构[3],进而推动了财政体制改革和宏观经济增长[4]。

(一)、营改增政策的影响方面向景等(2017)认为营改增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

已有对营改增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营改增政策对企业税负的影响;(2)营改增政策的收入分配效应;(3)营改增政策对企业投资行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制造业虽然不处于营改增政策的改革范畴,但由于与服务业紧密联系,使得营改增政策对制造业的影响也引来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例如营改增政策与制造业进出口的关系、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

上述研究为我们了解营改增的政策效应提供了较全面的视角,也便于我们了解制造业在此次改革中所受到的影响。

[5](二)、营改增政策对制造业的影响田志伟和胡怡建(2014)认为根据中国增值税征管制度,营改增虽然与制造业无直接关系,但营改增改变了与制造业关联的上游服务业增值税纳税人身份,使上游服务业从营业税纳税人身份转变为增值税纳税人身份,从而使下游制造业企业在采购上游服务业提供的服务时能够取得增值税发票。

所以,通过将抵扣链条延长至服务业,营改增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是可以降低制造业税收成本的。

[6]此外,李永友,严岑(2018)提出无论制造业是否与营改增涉税业务有垂直贸易关系,营改增都会对制造业利润产生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