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邻避冲突的现状、困境及对策研究——基于协商民主理论的视角文献综述

 2021-10-18 22:17:57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突出表现为公民环保意识的加强,公民表达强烈的诉求,希望生活在一个美好舒适的环境里。

而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进入转型期,大量的公共设施进行建造,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邻避设施,公民为了不让这些设施建在自家周围,与政府进行一系列的抗争,产生了邻避冲突等环境群体性事件, 成为目前困扰政府治理的常态化现象。

邻避问题于2007年前后进入我国学术界的视野,在近10年内迅速成为学者们竞相关注和讨论的热潮,国内十余年的研究征程已经使邻避这一议题逐渐多元和渐具包容性。

本人通过中国知网进行文献分析,输入关键词邻避冲突进行检索,共搜到823篇相关文章,这些文献以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从多学科、多维度、多阶段的研究视角切入,解释了邻避冲突出现的原因、类型及对策等,为我们呈上一幅波澜壮阔的研究图景。

本文主要针对中国式邻避冲突的现状、困境及对策进行研究,因此,通过对文献的学习理解进行了如下整理。

一、国内相关研究综述(一)邻避冲突与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综述由于邻避一词并非源于中国的土地,所以如何用中国的语境来研究邻避问题就成了学术界研究的重点。

国内学者对邻避冲突的内涵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但总体来说,他们均指出在邻避冲突中公众会有强烈的抗拒性态度和行为。

詹国彬(2019)认为邻避冲突( Not In My Backyard conflict) 是近年来社会的一种常态冲突,它是因邻避设施周边区民反对该类设施在本地区的选址和兴建而与政府部门之间发生的抵制和对抗性行为。

罗睿(2018)结合我国情况,认为客观存在的必然性、阶段集中性、利益相关性等是中国式邻避冲突的主要特征。

刘子韵(2019)将邻避冲突定义成位于邻避设施周围的群众,因受到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影响,与邻避设施的建造者(主要是政府)进行抗议的过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