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现状、问题及引导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2021-10-17 18:56:12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媒体和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进入了自媒体时代,普通大众通过微博、QQ、微信等网络媒介表达态度、建议和意见,舆论信息由此而生。根据2019年网民职业结构的调查显示,网民中学生群体的比例达25.0%,占比最高。高校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掌握和应用互联网技术、发布和接收互联网信息,受网络文化的影响最深。但是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不实信息,如果大学生不能仔细甄别,极易受到蛊惑,高校网络舆情问题由此产生。

近年来,高校网络舆情问题愈演愈烈,例如厦门大学田佳良辱华、北大校长读错字、武汉理工研究生坠楼等事件,在互联网开放的自媒体平台上肆意传播形成网络舆情危机,给社会、高校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这说明当前高校在应对网络舆情负面事件方面能力不足,管理亟待加强。网络的极大破坏力对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灵活性、时效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管理者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研究高校突发网络舆情可以揭示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及路径,掌握在校学生群体的思想和心理状况,从而为高校处置突发事件所引起的网络舆情提供具体可行的参考策略。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第一,有助于丰富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理论成果,通过研究高校突发事件所引发的网络舆情,运用多学科知识揭示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化规律,并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操作性强的应对与引导策略,能够进一步丰富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的理论成果。

第二,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地拓展。随着互联网事业的大力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大势所趋。通过研究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不仅可以清楚的了解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而且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内容地拓展。

2、实践意义

第一,有助于高校舆情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研究高校应对突发网络舆情的实践过程,便于了解舆情应对工作中常见的疏漏与不足,积累这些不足有助于高校舆情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