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倦怠视角下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现状与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2021-11-03 22:39:40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一)研究背景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因其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倡导合作精神、提高团结意识以及推动校园文化、社会进步,充分体现了巨大的社会支持功能,逐渐受到学校领导、社会相关组织的广泛重视。

[ 谢周梁:《北京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科普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北京工业大学, 2014年6月]近几年,高校大学生对于志愿者组织的参与性更加积极主动,从事志愿服务的大学生日渐增多,相应的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发展和壮大。

但是大学生志愿组织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如发展参差不齐、组织自身建设不足,缺乏相对完善的评价体制,组织激励机制的不完善等等,其中较为严重的为大学生志愿者出现的志愿倦怠现象,这也是本文探讨的主题。

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出现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和提高[ 朱莉:《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6年6月]。

因此笔者主要以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探讨其倦怠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进而推动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积极发展。

(二)研究意义本论文研究问题的提出主要来源于实际生活现状的调查,并非纯碎的理论研究,旨在真实反映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现有的志愿状态,通过深入的调查与访谈以及对相关文献的解读,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尝试运用志愿管理、评估激励相关的理论对其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引起高校志愿者组织重视组织的管理与评价激励问题。

[ 唐榕,谭红波,吴金玲,赵金:《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现代教育管理》2019年第8期]具体而言,本研究具有以下现实意义:首先,本研究主要运用线上问卷调查法,切实地描述当前大学生志愿者组织服务心理、志愿意识及发展现状,通过多次深入的调查、分析,收集到最真实的一手资料,在其基础上加以深层剖析,探究发现问题所在。

其次,本研究深入探究南京工业大学大学生志愿者各个相关社团组织,以及每个从事志愿者服务的大学生的个人看法,进而有助于组织的管理者认清现有的管理机制,评价体系等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进行反思,并进一步找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最后,有助于高校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管理者或者有关部门重视志愿者组织存在的倦怠现象。

笔者在最后的研究结论中提出几点建设性的思考、建议,虽然是针对南京工业大学大学生志愿者组织这一个案的研究对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高校志愿者组织的更高效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为那些准备研究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研究者们,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从而有助于丰富现有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研究,提高志愿组织管理的实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