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遥感信息的城市人为热排放空间格局分析文献综述

 2021-10-28 20:49:11

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人为热释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大量消费各类能源,最终以热量的形式排入地气系统。

目前气候变化的研究过多集中于温室气体,气溶胶和云等领域的研究,人为热释放全球平均通量很小,仅有0.03Wm-2,所以人为热释放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容易被忽视。

人为热释放作为地气系统中外加的强迫热源,可以增加近地层大气的感热和潜热,影响到近地层的能量平衡,进而对城市局地气候、区域气候产生影响,它是城市气候形成的重要影响因子(IPCC AR4)。

人为热释放具有明显的区域聚集特点,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排放较为集中,排放量高,在人口稀少的荒漠地区排放量几乎为0。

这种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是人为热形成区域乃至全球气候效应重要的物理机制,并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初始化进程的加快,人为热释放的气候效应在不断增强,日趋严重的人为热排放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重点问题。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人为热排放对城市气候和城市空气污染有着重要影响,而大多数研究都是以行政区域为基础单元进行人为热排放量的总体估计,因此,对于基础单元建立起具有明显空间特征的、分布更为合理的人为热排放数据栅格数据库,这对于城市气候环境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外学者已经对于人为热释放量的估算做出了大量的研究。

在人为热排放量的人为计算方法上,主要采用能源消费清单法,即假设所有的能源消费最终都转化以热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

两种普遍采用的典型能源清单法分别是自上而下法与自下而上法。

全球尺度人为热排放通量平均约为0.028W/m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