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课题相关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课题背景
PP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其物理性能优异、耐应力开裂性能和耐磨性好,并有较好的耐热性、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和电性能以及优异的加工性能,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EPDM是一种综合性能较好的橡胶,它的分子链上没有不饱和键,因此与其它橡胶相比,具有更好的耐老化、耐介质性能和更优异的物理性能,但其强度不高。将PP与EPDM按一定比例共混,所得的共混物兼具二者优点,保持了EPDM的高弹性,克服了EPDM塑炼时的粘辊性,有很好的抗疲劳性能、良好的耐磨性能和耐介质性能、很高的撕裂强度以及有意的耐臭氧和耐候性能。
三元乙丙橡胶(EPDM)/聚丙烯(PP)热塑性弹性体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耐臭氧性能、和良好的高温性能、电性能、冲击性能等。此外EPDM/PP可采用标准的热塑性塑料加工设备进行加工,具有加工简单、可连续生产、加工成本低、边角余料可回收利用等优点。因此EPDM/PP热塑性弹性体由于在原料、性能及产品价格等方面的竞争优势,故发展较快。
二国内外的发展近况
1、国外EPDM/PPTPV的研究进展
EPDM/PPTPV是目前世界各国产量最大的一种共混型TPE,其研究技术成熟且开发应用非常成功。EPDM/PP热塑性弹性体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①简单机械共混。最早是60年代末由美国Uniroyal公司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主要采用简单机械共混法,其中橡胶含量分别不能超过50%,这种方法不易制得低硬度的TPE。②动态部分硫化。1962年,Gessler首先提出了动态硫化的概念。1972年Fisher申请了EPDM/PP共混部分动态硫化制备TPV的专利。1973年Uniroyal公司在W.K.Fisher研究小组工作的基础上推出牌号为TPR的产品。其制作方法是动态部分硫化。③动态完全硫化。1975至1985年,Coran等人对橡塑共混全动态硫化体系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首次值得了综合性能较好的EP-TPV;1977年Abdou等使用酚醛树脂硫化剂,采用全动态硫化方法对EPDM/PP共混体系进行了研究;美国Monsanto公司于1981年工业化生产EP-TPV,商品名为Santoprene;荷兰DSM公司于1987年退出了EP-TPV;日本也实现了该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国外的研究重点已经转向低硬度品级的产品研发、新型制备工艺的开发以及加工设备开发与生产规模的扩大等。
2、国内EPDM/PP的研究进展
国内对EPDM/PP的研究开始较晚。我国于80年代初进行动态硫化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我国对EPDM/PP共混型的TPE的研究加大了力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所的殷敬华、黄葆同和北京化工大学的朱玉俊等都在此领域取得了一些成果,并制备出这类TPE,也申请了专利。近年来北京化工大学的耿海萍等和青岛化工学院的潘炯玺等也进行了动态硫化EPDM/PPTPE的研究,对共混配方、加料次序、硫化体系、温度与粘度控制及弹性体的微观相态做了研究。湖北大学蒋涛等和西北工业大学的黄英研究了EPDM对PP结晶性能的影响。北京化工大学的吴崇刚等用双螺杆挤出反应的方法从相态结构、流变性能等方面进行动态全硫化EPDM/PP共混型TPE的研究。
3、EPDM/PPTPV的应用
以上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