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文章详情页-文献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诗经》时代与现当代诗歌中的女性审美之比较文献综述

 2022-08-09 15:20:18  

《lt;诗经gt;时代与现当代诗歌中的女性审美之比较》文献综述

摘要:关于《诗经》时代女性形象审美的研究成果在近几年来越来越多,中国现当代诗歌中亦然。在《诗经》时代,学者们主要围绕婚恋诗、弃妇诗来描写女性的外在美与内在美,以及表现美的手法;而在中国现当代诗歌中,学者们更注重于围绕描写女性的诗歌或是女性诗人撰写的诗歌进行分析,表达女性意识的崛起。因此两个时代下的女性形象有同有异。但分别专注于两个时代挖掘的学者,少有对两个时代的女性审美进行比较。总体而言,将《诗经》时代与中国现当代诗歌中的女性审美进行比较的研究相对匮乏且不够系统深入。

关键词:诗经; 现当代诗歌;女性审美;比较

自古以来,关于《诗经》和中国现当代诗歌的研究就不少,特别是对《诗经》婚恋诗、现当代诗歌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尤为众多这两个部分分别散于先秦文学研究和现当代文学研究,少有相互比较的研究。对于《诗经》时代女性形象的研究,学者多侧重环绕于描绘女性“色美”的婚恋诗,附以体现女性品质的婚恋诗、弃妇诗等,从而挖掘女性审美的特点。尤其是对女性“色美”的研究中,有学者切入“衣饰”“玉饰”角度,令其研究更加深刻而系统。而对于中国现当代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研究,学者已不再重复研究女性色美,多侧重于品味现当代女性意识的崛起,这也令两个时代的女性形象及其表现有同有异。女性的审美具有及其漫长的演变,因此在不少学者眼中,女性美的演变过程不仅是女性形象本身的历史,更是女性的“变异”史、时代的变迁史。这也令女性形象成为历史中最为神秘的一抹色彩,叫人忍不住想要拂去面纱。

本文通过查阅各种相关书籍和搜索中国知网,查阅关于《诗经》女性审美、中国现当代诗歌女性审美、女性形象的演变以及女性意识等研究的书籍及论文,从宏观到微观进行横向比较,经过品读、整理、分析、成文,以进一步了解《诗经》时代与中国现当代诗歌女性审美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1. 关于《诗经》时代与现当代诗歌中女性形象外在美异同的研究综述

(1)外在审美的异同

《诗经》时代与现当代诗歌中对于女性的外在美基本表现在女性的面容和体态上。《诗经》时代中,女性之美倾向于样貌、服饰、形体;中国现当代诗歌中,女性的外在美偏于姿态,少有对服饰的论述。

著名学者王巍的《试论lt;诗经gt;中女性美的标准与追求》(2010《中国诗经学会会议论文集》)[1]论文中提到,对人体美的追求是人类一种高尚的美的追求,其中叙述了形体之美、容貌与情态之美、发式之美三大特点,提出追求发式之美是当时一种很普遍的习俗,拓宽了学者对女性形象的角度。学者杨林夕与肖燕知共同所写的论文《如花似玉,健秣素雅的本色佳人 — -论lt;诗经gt;女性的“色”美》[2]则更为详细,提出《诗经》女性衣服尚素,头饰、发饰、鞋子都可显示身份,配饰尚玉。在容貌方面,杨林夕和肖燕知倾向于《诗经》女性肤色和牙齿都崇尚洁白;头发直卷得宜,以浓密为美;眼睛以清亮为美,额头以高、端正为美,美貌以细长弯曲为美。而在中国现当代诗歌当中,多数论文都对徐志摩、郭沫若、舒婷等著名诗人的诗歌进行赏析,著名学者丁帆在其所编写的《新中国文学史》[3]中对现当代诗歌进行评述时,提起《沙扬娜拉》时说到“情态”娇羞等语句,皆是在论述女性所表现出来的情态之美。亦有不少学者认为,现当代诗歌中,少有对女性眼、额、眉此类极为具体的容貌以及服饰的细致描写,因此更倾向于模糊的姿态与神情,以姿态与神情来表现女性之美。

而在体态美方面,杨林夕和肖燕知认为《诗经》时代女性身材以硕大修长为美,学者王杰在《lt;诗经gt;——女性美及其审美价值》[4]中同样阐述了这一角度,即女性的体态美美在丰腴和壮硕,而且这是带有功利性的审美标准,这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息息相关。王杰认为,周代,女性在社会生产劳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大健美的女性代表着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体型硕大的女性能能够更好地从事农业劳动。而现当代诗歌中,王金凤与章辉美学者在《美的历程——中国女性美的演变和社会变迁》[5]一文中提到,自女性意识觉醒以来,女性更为主动地追求美感,强调维持身体机制平衡的健康美。且她们更想获得充满活力的体魄、曼妙的身姿、玲珑的曲线。后世偏重于对纤瘦的赞美,少有以“硕”为美的思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