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文章详情页-文献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国内网络自制剧的女性主义表达与困境突围文献综述

 2022-02-25 22:49:53  

《国内网络自制剧的女性主义表达与困境突围》

文献综述

一、女性主义研究

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妇女领袖奥兰普·德古热发表《女权宣言》,女性主义首次登上历史舞台。在女性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时代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女性主义理论和女性主义流派,相互碰撞。纵观女性主义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女性主义理论的内涵研究和女性主义在大众媒介领域的拓展研究两个方面。

(一)女性主义理论的内涵研究

伴随着三次女性主义运动浪潮,国内外出现了一批女性主义学者。由于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处于受压迫、受歧视的状态,早期西方女性主义学者的研究更多关注女性地位,向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不平等作出挑战。从生理、社会、文化等角度对女性主义的主要观点做出阐释和归纳总结。英国著名女性政论家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在她的著作《女权辩护》中强调女性同男性一样也是作为理性人类的主体,为女性争取工作权、教育权、政治权和投票权,呼吁女性行为改革,唤起女性意识[1]。她的著作是英美女性主义历史的奠基之作。1949年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出版的著作《第二性》从生理学、哲学、历史、风俗文化和心理学多角度考察与女性主义有关的论述,诠释了不同社会背景下女性的处境、地位与权利[2],是女性主义运动中重要的理论支撑。20世纪60年代社会学开始关注“女性问题”,并在20世纪70年代之后,从女性研究转向性别研究。美国激进女性主义者凯特·米利特的《性政治》从文学批评角度批判了性别之间的不平等关系[3]

我国的女性主义研究受到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国内一批学者开始思考女性主义的发展路径,显示出一定的后现代导向。李银河在《后现代女权主义思潮》文章中,概括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思想渊源以及遭受的批判[4]。并且在她的著作《女性主义》一书中,全面梳理了女性主义运动过程、各女性主义流派的核心观点以及女性主义争论的相关问题[5]。吴小英在《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文章中,从女性主义批判视角对女性主义理论的内容冲突和后现代的转向进行研究[6]。胡晓红在《女性主义研究理念的现代转向》文章中,聚焦女性主义研究关注重点的变化,总结女性主义研究中的困境,认真梳理女性主义研究的现代理念[7]。乔蕤琳在《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与新型女性文化的建构》博士论文中,从文化哲学角度,结合后现代女性主义批判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探索建构女性文化的发展方法[8]

综上所述,国外女性主义研究对于女性主义理论内涵的讨论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内的女性主义研究就深受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思潮的影响。

(二)女性主义在大众媒介领域的延伸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