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文章详情页-文献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浅析苏童“厌女式”写作下男权意识的流露文献综述

 2022-08-30 11:12:41  

浅析苏童“厌女式”写作下男权意识的流露

摘要:苏童是一位极擅写女性的男性作家,他笔下的女性蕴含着无限的古典韵味,娇美的容颜下风情风情万种。然而在他的小说中,那一张张笑靥如花的背后却又隐藏着巨大的人性黑洞,女性的命运更多地取决于她们本身的问题——邪恶,笔者认为苏童在叙事的过程中过度地放大了女性的劣根性,而遮蔽了男权制度带给女性的不平等和生命力的压抑。因此我们也必须从中看到男性作家笔下女性的扭曲、变形和失真,和背后隐藏的男权机制以及所产生的意识形态。本文根据苏童的整个文本,以其小说中的语义逻辑、女性形象及其叙事矛盾等方面为出发点,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考察苏童书写女性的独特性,分析其“厌女式”写作背后男权意识的流露和女性意识的缺失,从中探讨在现今女性主义的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男性作家的易性书写。

关键词:男性作家 ;女性 ;“厌女式”写作 ;女性意识 ;男权意识

一、文献综述

“五四”以来,中国迎来了有史以来罕见的“弑父”时代,到了90年代,“女性文学”更是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课题,然而“女性文学”在很多场合,都往往被认为是男性主体的既定文学传统在某种历史语境下出于而给定的一个席位。女性的“被写”是具有很长的历史的,而这一书写方式往往是由男性单方面来进行“书写”的关于“女性”的积累。通过男性作家书写出来的女性形象,这不仅他们对于女性的年龄、状况以及对于她们的支持,更是梦和梦幻的表达,这不仅是男性作家个人对于“女性”观点的表现,更是表现了他们对于女性的深度塑造。

作家苏童笔下的诸多“红粉”,无疑让他成为“最会写女人”的男性作家。近年来,不少研究者针对苏童笔下的“女性世界”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一部分肯定其作品展现的女性意识,一部分站再批判的角度看到其作品中男权意识,形成截然相反的观点。因此笔者就从上述的背景出发,本文根据苏童的整个文本,以其小说中的语义逻辑、女性形象及其叙事矛盾等方面为出发点,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考察苏童书写女性的独特性,分析其“厌女式”写作背后男权意识的流露和女性意识的缺失,从中探讨在现今女性主义的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男性作家的易性书写。

作为一位男性作家,苏童是极其擅写女人的。在《妻妾成群》里,他讲述了旧中国封建家庭里一个男人和他四个太太的故事,大太太年老色衰,二太太温婉得体,三太太倾国倾城,四太太清新脱俗,她们形象各异,极具个性。在《红粉》里,他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嫖客和两个妓女的爱恨纠葛,秋仪坚强泼辣而又善良坦荡,小萼天性软弱又喜欢依赖。苏童对女性的密切关注和独特想象,创造了一系列以女性为中心的小说,被称为“红粉杀手”,他写女人的心灵梦幻是如何在残酷的现实和自我扭曲中走向毁灭,细腻而又缜密,他笔下的女性蕴含着无限的风情和古典韵味。他通过对女性世界的构想和描摹来展现她们的温柔贤淑、风骚浪荡以及她们的哀痛凄苦,创造了一系列以往从未出现过的极具女性形象,成为当代文坛的一大奇观。然而从另一方面讲,男性作家以女性为中心的叙事结构,自身就构成了一个矛盾性的创作情境。在讲到女性文学这一概念时,经常会提到“很多男性作家塑造的女性形象比女性作家更好”这一问题,并以此来质疑女性文学范畴的确立。的确,在中国文学史上,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都是出自男性作家之手,“这倒不是指男性作家写女性有多么值得大惊小怪,而是说明我们关于女性的许多概念是得自于男性大师”,就像“讲旧中国妇女的概念离不开祥林嫂,讲“五四女性”离不开子君”,讲到妻妾,我们会想到颂莲,讲到妓女,我们会想到小萼、秋仪,其笔下的女性往往形成一种标签式的人物。苏童作为一个在男权文化中长大的男性作家,思想中必然带有男权文化的遗留和思维惯性,因此很难摆脱“性别障碍”设身处地地从女性视角进行女性书写,这种矛盾的叙事身份也造成了苏童在塑造女性形象的过程中,“厌女”情结的自然流露。

很明显, 当我们判断这些女性的概念时, 最重要的不是找出这些女性是否真的存在, 而是要发现这些概念和意象背后的意识形态动机更值得我们讨论, 所以我们分析 '男性作家制作的女性形象。这不仅是对男性作家的女性意识的认识, 也是对现代女性作家写作环境的理解和 '女性文学' 范畴的确立的重要组成部分。

苏童在80年代末就以先锋化的写作姿态占据了文坛的一席之地,成为先锋小说的重要代表人物,表现女性生活的一系列作品让他在文坛独树一帜,较为典型的作品有《妻妾成群》、《红粉》、《妇女生活》、《另一个妇女生活》,他对女性形象极具特色的塑造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对他的女性书写不同角度的考察和剖析。新时期以来,随着女权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和女性作家的崛起,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已然成为重要的批评方式,影响着我国新时期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作为成名于80年代后期的男作家,苏童的女性书写必然引起批评界的关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