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文章详情页-文献综述网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论孙惠芬小说中的女性叙事文献综述

 2022-08-11 16:33:13  

孙惠芬小说叙事中的女性叙事研究

摘要:孙惠芬作为一名乡土作家,在其创作中女性叙事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的一部分,本论将结合以往学者研究的各种资料从而探寻孙惠芬的叙事风格,研究其女性叙事的特点,并且对于中外女性叙事的研究进行整合和分析,了解发展的相关趋势,此外还要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设想和展望。

关键词:孙惠芬; 女性叙事; 女性主义

孙惠芬,作为一名农村出身的女作家她对于乡土题材的小说的驾驭显得非常成熟,由她创作的《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斩获了中国作协第三届鲁迅文学奖(2002),颁奖词里评价其是忠实的乡土守望者。纵观孙惠芬笔下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在她的创作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作家将女性与叙事相结合,向读者展现了一个个具有丰富社会内涵的,连接城市与乡村不可分割的命运故事。

一、孙惠芬作品的叙事风格研究

一个作家的叙事风格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孙惠芬作为辽宁女作家,她所创作的作品受到她从小生长浸润的辽南文化的影响,因此在她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找到那些与乡村生活基本一致的人情和风貌。另外,在她建构的乡土世界下面还隐藏着现代性的特征,呈现出疏离感和焦虑感。作家同时又将目光聚焦到底层的弱势群体如民工身上,刻画他们作为异乡人的悲惨境地。

  1. 辽南文化和底层叙事

作家孙惠芬出生在大连庄河,在她前二十多年的乡村生活中,辽南文化在无形之中给与她丰富的精神滋养。刘颖慧在《孙惠芬长篇创作经验来源的思考》(2020)中指出孙惠芬的创作始于对原有生活的回忆、咀嚼和加工,即使来到城市也是靠记忆写作。大致可以理清孙惠芬从《歇马山庄》到《秉德女人》的创作经验生成,首先依靠回忆重组来调动既有经验,继而是主动找寻素材并加入文学想象,最后是家族故事与历史想象的融合,至此孙惠芬的故乡经验几乎被全部提取[1]。在她的笔下,我们可以找到辽南文化孕育下的充满旺盛生命力的女性们,如林治亮老婆、月月大嫂、黑牡丹和吉宽四嫂等等。程义伟、宋扬的《辽宁辽南文化与孙惠芬小说创作》(2009)中也谈到孙惠芬创作的《上塘书》中所描写的上塘的地理、政治、教育和文化等,其实也是辽南文化的折射。

由于乡村对于孙惠芬的哺育,使得她将目光转向底层群体民工,关注他们进城回乡的精神世界。刘颖慧的《以lt;民工gt;为例解读孙惠芬的底层叙事》(2011)指出了她在创作过程中关注民工这一弱势群体,重塑民工形象,揭示底层人物生存的精神伤痛。民工是底层中的底层,如《民工》中的鞠广大和鞠福生父子俩他们作为底层人物却有着和城市精英相同的精神品质,作家摆脱了自己的知识分子的身份去塑造了一个新的文化价值体系。

(二)隐含的现代性特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